
分别是韦驮菩萨,释迦牟尼莲花坐像,药师佛。
一,天王殿。
天王殿长约24米,宽约15米,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喜形于色;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释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飞扬。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宝贵遗物,已有700多年前史。天王殿两头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间两个形状威武,两个神色狰狞,俗称四大金刚。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
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全国戎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己巳岁闰五月》题记。
二,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长约24米,重檐高33.6米,为第二重大殿。大殿正中是一座高24.8米的释迦牟尼莲花坐像,造像“妙相庄重”、“气韵生动”,点头仰望,令人慕名,这是我国最巨大的香樟木坐式佛像之一,是一件稀少难得的宗教艺术精品。
正殿两头是二十诸天立像,殿后两头为十二圆觉坐像。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参”海岛立体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为鳌鱼观音立像,手执净水瓶,普渡众生,下塑善财童子及其参拜观音故事,善财童子参拜名师53位,第27参拜观音得道成佛。
观音两头为弟子善财与龙女,上有地藏菩萨,再上面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场景:白猿献果、麋鹿献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动。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头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琢精巧,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亦雕造于吴越末年。听说建于公元969年。灵隐寺收藏的释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宝贵的文物。
灵隐寺内原释迦牟尼佛像于1949年大雄宝殿正梁因白蚁蛀空坍毁时被毁,现在这座佛像是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我国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选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一起精心设计的。佛像高19.6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佛像造型正经凝重,精神抖擞,慈眉善目。
三,药师殿
药师殿是灵隐寺的第三重大殿,长约20米,宽约12米,供奉的是“东方三圣”:药师佛及日光皇帝、月光皇帝。殿中莲台座上结跏趺坐的是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国际的教主,称“大医王佛”,他能使众生离苦得乐,免除病痛和灾祸,又称“消灾延寿药师佛”。
左面站立日光菩萨,手托太阳,标志着光亮;右边站立月光菩萨,手托月亮,标志着清凉。大殿两头的十二尊塑像是药师佛的十二位弟子,声称“药童”,又称“药叉神将”,顶盔贯甲,神态威武,手下各有七千神兵供调遣,他们按十二个时辰排序。殿左有重建的罗汉堂,陈设五百罗汉线刻石像。
祖父笔记文章,转载请联络!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