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里边讲什么

《周易》的内容首要包含“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首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别离呈中止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领域来体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很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别离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标志,称为“八卦”(也称“经卦”),详细如下:   卦象 卦名 标志物 标志意义   乾 天 健   坤 地 顺   震 雷 动   巽 风 入   坎 水 陷   离 火 丽   艮 山 止   兑 泽 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本意也便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明;“—”称为“阳爻”,以“九”表明。六爻的方位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别离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如,第四卦“蒙卦(下坎上艮)”自下而上的六爻别离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间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粗心,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此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因为《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白话》、《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合计七种十篇。因其分析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总称《易传》。

祖父笔记文章,未经答应不得转载!


随机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