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干地支

2、天干地支

<<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身世,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兴隆。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资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 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 系的意思, 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 引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 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 物经牵动而长。

巳是起, 巳的意思, 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 指万物隆重枝柯布满。

未是昧的意思, 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 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 指万物的身段都已造就。

酉是老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老练。

戌是灭的意思, 指万物老极而老练。

亥是核的意思, 指万物保藏皆坚核。

天干喻人含义

甲木属阳, 一般指森林大树, 性质健壮。甲木有悲天悯人, 具上进心, 好富丽的事物而有精致的性格, 进退多情有义, 就事担任, 但缺少应变能力, 又因常沮丧故干事多老苦。

乙木属阴, 指小树花卉之类, 性质松软。乙木富怜惜心, 性格和蔼, 外表谦善, 但心里占有欲强, 虽有才华, 但常烦心。

丙或属阳, 指太阳, 炎炎炳照之意。丙火为火之兄, 含有生机蓬勃, 热心旷达之意。还含有适用种种交际举动, 但也易被误解佳大喜功。

丁火属阴, 指灯光, 炉火等, 火势不稳定, 得时有力, 失时疲倦。丁火为火之妹, 具有外静内进, 脑筋缜密的性格。可是多疑与心计是其害处。

戊土属阳, 指大地的土, 广厚兴隆, 又指堤堰之土, 可有力地避免河川众多。戊土诚笃, 厚重, 性格笃实沉稳, 为人憨直。

己土属阴, 指田园之土, 不如戊土广厚但易栽植。己土重视内在, 文武双全,行事依循礼貌, 但衡量欠广, 易生困惑。

庚金属阳, 指铁, 刀剑, 矿石等, 性质坚硬。庚金精力粗旷豪爽, 意气轻燥,性格刚烈而重义气, 特性要强, 具有破坏性, 分缘佳, 简单共处。

辛金属阴, 指珠玉, 宝石, 砂金。辛金性较阴沉, 温润娟秀, 重爱情, 虚荣心强而喜好面子, 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缺少刚强的毅力。

壬水属阳, 指大海之水。壬水为水之兄, 含有清浊并容, 宽洪大度之意, 能埋伏和容纳, 富于勇气。但也有依赖性强, 凡事掉以轻心之意。

癸水属阴, 指雨露之水, 也有闭藏和内在萌生之意。癸水为水之妹, 其人安静, 柔软, 内向, 勤勉力行, 但是每喜好猜臆, 重视原则, 不务实际, 故心里常蓄不服, 并时有破坏性, 并且有重情调, 喜钻牛角尖的倾向。

天干地支是怎样计较的???一天24小时是怎样表明的??子时是什么时分从几点到几点啊??

天干地支的计较

开端要知道,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公元年数-3)/10的余数为干;(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支。

举例:2018年是什么年?

(2018-3)/10,余数是5,对应天干的戊;(2018-3)/12,余数是11,对应地址的戌。因而2018是戊戌年。

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古代恰好是十二时分,因而构成两个小时一个时分的换算联络,具体为深夜23点到半夜1点为子时,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13点为午时,13-15点为未时,15-17点为申时,17-19点为酉时,19-21点为戌时,21-23点为亥时。

扩展资料

时分由来

半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我国国民(地理学家或道家)孺慕天边好久,遽然听得周围有琐细的声响,垂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举动。天长日久,古代我国国民发现鼠类出没频频的时刻是子时。所以,子时便与鼠联络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开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农家以牛耕田,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丑时(一点至三点),农家自会发家喂牛,牛与丑时联络在一起,便成了“丑牛”。

拂晓三点至五点,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狠,农家常常会在此刻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所以,虎与寅时相联络,有了“寅虎”。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所以,兔子与卯时相联络,便有了“卯兔”。

七点至九点,是简单起雾的时刻。传闻龙能腾云跨风,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过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在实际中看不到,惟有大雾毛毛之中,人们才会发生龙的幻象。如此,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呈现,龙和辰时相联络,便有了“辰龙”。

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艳阳当空,体温不稳定的蛇从窟窿中爬出来晒太阳。蛇最活泼的时刻,便是巳时。在造字时,“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巳蛇”是天然地联络在一起的。

十一点至十三点,酷日当头,“烈”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帮手之一的马。红鬃烈马是良驹,但它的性质就像午时的太阳相同火烈,马与午时相联络,就有了“午马”。

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酷日已把草上的露水晒乾,正是放羊的好时光。所以,“未羊”应运而生。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太阳偏西,大约雨后初霁,天色显得清新起来。这时分,山公最喜欢在树林里游玩啼叫,人们听到了,记在心里,便把这一时刻与山公联络在一起,所以有了“申猴”。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太阳快落山了,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农妇四处呼叫着,轰鸡入窝。这吃饭喝酒的时刻,也与家鸡入窝相连,所以就有了“酉鸡”。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时,人们在临睡之前要巡查一番;随从他们的,是人类的另一个帮手——狗。巡查的时刻与狗联络起来成为“戌狗”,适可而止。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能够听到肥猪拱槽的声响,主人很快乐。不过要想猪长得肥胖,还得发家为它添食。亥时,天然与猪相连,所以有了“亥猪”。

表明十二时分的十二个字与十二生肖相结合,便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干支的来历:由古代星象特色演化而来。

北极星在天边中被视为六合梭巡天界的座车,北极星的斗柄跟着天球周日旋转或周年旋转不断改变指向,斗柄所指为斗建,斗建之机将时刻和方位的观念纳入了干支体系。

古代称日为十,称月为十二,干支又被称为“日辰”,即旬日十二辰,“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

古代地理学家观测日、月、五星工作,将周天分为二十八星区,用以表明日、月、五星所在方位,且经过查询星象改变来猜测吉凶。

地理学中将黄道平面别离为十二宫,十二宫与二十八星宿对应,各有其属,因而一般以为干支学中的地支取象来历于二十八星宿的地理意象。

也有人以为干支是古代星官的称号,古人仰观天象,各月取一星象作为符号,这些星象就构成了十二支。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啊?

天干地支计时始于何时?(非知勿扰)

天干地支来历考

一、干支历法来历:

1、《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这三位妻子之中,尤曩昔两位加倍巨大: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旬日”(《山海经?大荒南经》)。

“有佳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大荒西经》)。

2、《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应该便是常羲。因为“仪”字繁体字作“仪”,开始作“义”,此字与“羲”不论在字形读音都非常附近,因而能够通用,因而“常羲”又写作“常仪”。(《吕氏年纪·勿躬》“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仪、常羲。)

这两位了不得的女神生下了旬日与十二月,从表象含义上讲,帝俊及其妻子们便是日月之爸爸妈妈,也是上古的日月之神。

真实含义应该是:

帝俊之妻羲和占日,祭祀日,观测日,拟定十个天干(这或是一年十个月的古火历的来历)。

帝俊之妻常羲占月,祭祀月,观测月,拟定十二个地支(这或是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来历)。

3、因羲、娥古音同属歌部疑母,能够通假。《说文我部》说:“义”字“从我、从羊”。《兮部》谓“羲”字“从兮、义声”。《庄子马蹄》陆德明《经典释文》:“义,本作羲”。是“羲”通作义。《礼记檀弓上》陆德明《经典释文》:“蚁,又作蛾”。《文选长杨赋》李善注:“蛾,古蚁字”,能够为证。这样,前期“生十有二月”的常羲,后来就演化为奔月的嫦娥了。

而嫦娥的老公是后羿。《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旬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旬日……民皆喜,置尧以为皇帝……”咱们能够这样去解读这个神话:它实际上讲的是废弃“火历”的历法厘革,射下九个太阳,而留下一个太阳的传说,是对废弃一年十个月“火历”,接收一年十二个月历法的含糊镜像。

二、呈现“天干地支”翰墨最早的文献:

1、据史料载:黄帝的史官“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惟有二十八字”。陕西白水仓颉庙内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这二十八个诡谲的符号,相传这便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翰墨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该碑立于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镌28字由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宋朝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2、《尚书·益稷》记禹云:“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

3、《世本》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管用,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吕氏年纪·勿躬》说“大挠作甲子”,大挠是黄帝时的史官,天干地支的运用应该比夏朝更早,无妨黄帝年代。

《吕氏年纪·勿躬》原文:“大挠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回禄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4、夏朝后期的几个帝王名孔甲、胤甲、履癸,商代的帝王命名都运用了天干。甲骨文卜辞大量呈现干支记日,并且有六十甲子表。

5、在神农架区域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漆黑传》。

其间有一个陈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飞翔,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人,小肉包里有十二个佳。玄黄说:‘这是天干改造地支神,来办理天地的。’所以,为他们别离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总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

另一版别:

“玄黄骑上混沌兽,瞥见一个女佳人。老祖便把仙女问,一人独坐为什么因?仙女一听着一惊,指着身边两圆物,试问玄黄可知情。玄黄上前缜密看,圆物两个巨细分,内装二十二个人,大的装的是男人,弟兄总共十个人,小的装的是佳;姊妹合共十二人。玄黄对着肉球念,念着灵章咒语文,一声响声震耳鸣,肉珠瞬间两离分,十个男人十二女,齐在女娲面前行,个个招手笑吟吟。女娲逐个取下名,分为天干地支神。十个男儿为天干,排定甲乙和丙丁,戊已庚辛又壬癸;地支归于十二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皆为名。天干为男又为阳,地支为女又为阴,合营阴阳成夫妻,往后才有世上人。”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这儿的羲和指尧时掌地理的最高官吏。

汉族创世史诗《漆黑传》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说成是女娲的十个男孩和十二个女孩。而女娲是宓羲的妻子,《山海经》里旬日的母亲是羲和,十二月的母亲是常羲。凭证《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的记载,这儿的羲和已经成为古地理台官职称号。

三、从旬日与十二月到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演化:

秦朝曩昔的周朝把十天干称旬日,把十二地支称十二岁,十二月,十二辰。《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旬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东汉班固著《白虎通义》:“甲乙者干也,子丑者枝也”

三国时魏人张揖撰《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

(简体字:“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也;寅卯为枝,枝者月之灵也。”)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

《广雅》所用“干”以木为部首,本指树木的骨干,干、干均为假借;支、枝的意思都是植物骨干分出的枝条。

四、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演化头绪总结:

旬日——火历——十干——十干;

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枝——十二支。

这便是干支称号的由来。

五、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来历的考古依据(兼述我国翰墨演化史):

1、甲骨文依据:在甲骨卜辞中,怎样记载占卜的状况,都有一套把戏。一条完好的卜辞包括叙辞(也叫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四个片面。叙辞是记载占卜的时刻(干支日)和占卜的人(王或贞人);命辞是要卜问的事项;占辞是占卜后凭证卜兆作出的吉凶校验;验辞是补记的工作成果,或对占卜状况是否应验的记载。

以干支记日的六十甲子在卜辞中完好运用,历法上已将一月分为三十天,一年分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闰月称十三月。

因为考古发现的甲骨卜辞多是商代后期的,因而距今有3000多年。甲骨文现在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

2、十几年来,山东潍坊市文史作家邓华在保藏古玩的一起,自驾车跑遍了潍河、浞河、白浪河、丹河、弥河至淄河流域(古青州辖地),先后聚集到七八十块种种不同原料(胛骨、肋骨、杂骨、动物头盖骨、象牙、鹿角、贝壳)带契刻翰墨的甲骨。为正经起见,他从中选出三十六块已硅化的甲骨,进行研究证明后以为:这三十六块甲骨,别离是商前期、夏朝,甚至是龙山文明到大汶口文明时期的甲骨初文,距今有4000至5000年前史,是我国现在发现最早的远古翰墨。从而使我国甲骨翰墨的前史由安阳巨贾晚期的3000多年提前到5000年以上。

3、贵州水书《连山易》的发现意味着夏代文明穿越4000多年重见天日。由江苏省一民间保藏家供给和水家学会会员潘永会从夏陶符号网上下载的夏陶24个符号,经聘请水书先生潘玉山、蒙熙能等合作破译,现不但能全部识读、注释,还在收藏水书中找到了22个彻底相像的符号。水书或成为翻译我国4000年曩昔陈旧翰墨的活字典。

4、华夏区域在6000多年前的半坡仰韶遗址陶器上发现几十个“Ⅰ”、“Ⅱ”、“ⅴ”、“↙”、“Ο”、“∏”、“△”、“〗”、“〥”等描绘符号,古翰墨界以为是我国翰墨的前驱。随后类似的符号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明遗址、辽西红山文明遗址、甘肃临洮马家窑文明遗址、长江两岸的大溪口文明遗址、山东大汶口文明遗址、山东龙山文明遗址、河南龙山文明遗址、山西陶寺文明遗址等都有发现、但都没有超越6000年。

另据报道,考古人员距今6000—6500年甘肃大地湾二期文明遗址中也发现少量隐秘符号,并说是我国最早的可能有翰墨含义的符号。

5、据贺刚介绍在高庙上层文明和高庙文明中都发现少量隐秘符号。笔者在观摩高庙遗址出土距今7000—7500年的少量陶片上发现有“火”、“⊙”、“井”、“圭”、“▽”等符号,其间“⊙”与甲骨文的“日”字一模相同。这些符号比甘肃大地湾遗址的翰墨符号往前推了上千年。

高庙文明遗址一个石雕人面上有“月”、“干”、“母”三个符号笔划苍劲有力且连在一起,应该是一组老练的表意翰墨,开始认作“月(神)干母”三个字。破译夏虚符号的两位水书先生:一位是荔波县甲良镇金华村中寨组现年55岁的潘宠宪先生,一位是荔波县甲良镇甲新村66岁的潘玉山先生。两先生辩认的成果共同:“月”是“卯”字,“干”是“午”字,“母”是“申”字。

(见:凭借贵州“水书”破译湖南考古“隐秘符号”阳国胜|文)
由此,地支翰墨的来历可追溯到7000—7500年前。

☆本文来自祖父笔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随机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