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60详细说明 推背图第二十九象壬辰

  针对将来的好奇心,不论是哪一个时期都一直存有。终究假如能预见未来,那么就等同于上帝了。从古至今,有很多经典著作都对将来的预测分析。而我们今日说起的推背图,便是精确度最大的推测神书了。那麼,依照相学的叫法,推背图第二十九象壬辰是推测那一段历史时间呢?一起来看看一下吧!


  推背图原文:二十九象壬辰

  【谶曰】

  枝发厥荣 为国之栋

  皞皞熙熙 娱乐利众

  【颂曰】

  一枝往北一枝东 又有南枝种亦同

  宇内同歌贤母德 真有三代之遗韵


  推背图白话分析:

  1.解颂

  【一枝往北一枝东又有南枝种亦同】

  “一枝往北”:指随明成祖五次往北讨伐蒙古族的杨荣。

  “一枝东”:指号“东里”的杨士奇(时尊称他为西杨)。

  “南枝”:指在那时候称之为“南杨”的杨溥,他进到内阁制[1]最迟。

  “种亦同”,也姓杨。

  与图上三树相匹配,喻:杨荣、杨士奇、杨溥。她们全是明代的五世老臣,经历朱允炆朱允炆、成祖朱棣、宋仁宗、宣宗、英宗。

  杨荣(1371—1440),本名杨子荣,建文二年(1400年)举人,入翰林院。永乐(朱棣年号)年间为文渊阁大学士,入七人内阁制,谋而能断,尤善于边防站,深得赏识,明成祖为此更名为杨荣。1410~1424年,随明成祖五次姜维北伐蒙古族。在宋仁宗、宣宗、英宗继位时,他三次平稳了政局,值内阁制38年。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1399年,因学行出色,入翰林院,永乐年间入七人内阁制,自宋仁宗时变成内阁制之首。直到英宗初年,任内阁制40年。

  杨溥(1372-1446),与杨荣同是建文二年举人,齐入翰林院。永乐年间选为皇太子内臣,受馋言坐牢十年。皇太子(宋仁宗)继位才刑满释放,建立弘文阁,掌阁事。宣宗继位后入式内阁制,与二杨共值,始有“三杨”之称。

  明仁宗、宣宗全是圣明贤德的君王,她们选任三杨推行了一系列合理的益民兴国县的对策,如“评反冤滥、重农减赋、赈荒惩贪”等,使这一时期吏治清明节,社会稳定,经济兴旺,是明代的鼎盛。

  【宇内同歌贤母德】:指被称作“女中尧舜”的张太后。

  张后是明仁宗的王后,是宋仁宗、宣宗、英宗初年三朝国母。在她做世子妃时,就以贤德出名,变成保护朱高炽皇太子影响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宋仁宗当政一年即逝,27岁的宣宗继位,尊妈妈为太皇太后,军国大事多禀告张太后裁定。宣宗当政十年过世,张太后立九岁的英宗继位。臣子请她以太皇太后真实身份垂帘听政,她尊祖制不允,器重三杨辅助幼主。张太后节俭治家,不允许老丈人干涉朝廷,还威慑宦官王振使之害怕独断专行。他鼓励宣宗体恤民情,也教育英宗再次祖、父时的基本国情,使明代的综合国力在她晚年时期做到了鼎盛。

  【真有三代之遗韵】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民风纯朴、天下大治的阶段。

  明朝建文帝时,尊崇“三代”唯美古风,觉得那时极致的理想社会。乃至修复了“三代”时的一些官称。本句除开赞美“仁宣之治”,还暗喻了明代尚古的理想化。

  2.解图

  图上但见“三杨”,末见领导者张太后的身影,隐喻张太后未垂帘听政,只是开启三杨辅幼主。

  3.解谶

  【枝发厥荣为国之栋】:指三杨施政有策,使朝野天地生机勃勃,堪为栋梁之才。

  “枝”:指三杨。“厥”:音决,姓名学解释为“其”。第21象出現过,作拆字迷:“厥”有宫门大好之意,因“阙”(音却)就是指宫门,“阙”无果,厰开过便是“厥”字。这儿似喻仁宣之治时,官府言路大好,从谏如流——自然,它是三杨进谏宋仁宗、宣宗的贡献,谓之“枝发厥荣”。

  【皞皞熙熙娱乐利众】

  “皞”:音浩,古通“昊”,众多。“熙”:光辉,和悦,强盛,人比较多。

  本句指从“仁宣之治”到明宗年间,也就是张皇后做为一国之母的阶段,明代天下大治,老百姓安宁。


  第二十九象讲的是啥:仁宣之治

  内阁制:明代的关键权利组织。明成祖开创了内阁制原型,原是辅助皇上、协助管理决策的内臣领导班子,由文渊阁等大学士构成,因文渊阁等都是在龙城内,故又称内阁制。之后演化为牵制皇上的最大权利组织。

  明代中后期的内阁制,基本岗位职责是:票拟(审阅)章奏、拟订谕旨、奏议朝廷、封驳帝命、保荐优秀人才等,内阁制奏折最后要皇上准许。皇上自身拟旨独*-/行至明代后半期早已不行。

  

☆文中来源于祖父笔记,切勿转截违者必究!☆


随机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