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易学:《周易》之谜的破解

《周易》的来历很陈旧,陈旧的东西总会给后人留下许多猜不透的谜,《周易》的来头也太大,原本很大的经典就有许多人神化它,所以谜就越发奥秘。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在几千年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谜,其间最难解的是两个,一个是一、- -这两个符号最早终究表明什么?一个是八卦、六十四卦的次序终究应该怎样摆放?

◎一、- -符号之谜

关于卦画一、- -的来源和寓意,古人就有各种奇特的传说,便是今人,也有林林总总的猜想。古往今来议论纷纷,都拿不出什么确凿的依据,仅仅推理、幻想,谜仍是谜。可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总算挨近破解这个谜了。

北宋重和元年(1118),湖北孝感出土了一组西周铜器,铭文记载一个叫“中”的将领跟着周昭王伐楚立下战功的工作,这组铜器即有名的“安州六器”(孝感在北宋时属荆湖北路的安州统辖,故名)。其间有一个鼎(中方鼎),它的铭文后边有两个古怪的符号(见附图),宋人解说它或许是“赫赫”或许是“十八大夫”,咱们把它看成是“奇字”,也没有进一步深究,仅仅记载在王黻的《博古图》里。就这样过了几百年,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编《两周金文辞大系》图谱时,才又猜想了一次,说它们或许是某个氏族的“族徽”。

1950年,河南安阳发现了一些商代卜骨,1956年,陕西西安又发现了一些西周卜骨,在这些h骨上又呈现了这一类“奇字”,其时有人就置疑它们和《易》的六、九之数有关,但仍是没有深究。1957年,已故唐兰先生搜集了这些材料,榜首次指出它们是由一、五、六、七、八等数字组成。这时离解开《周易》卦画之谜仅一步之遥了,惋惜唐兰先生没有进一步指出它们与《易》的联系,反而把它们当作一种与古代巴蜀文字相似的民族文字,所以坐失良机。这一时机错失,使《周易》卦画之谜的破解又推迟了二十年。

1977年,又一次严重发现开端提示人们留意“奇字”和卦画的联系,陕西岐山出土了大批刻有这种“奇字”的甲骨。由于“易”是《周易》,岐山又是周民族的发祥地,“文王演八卦”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有着深化的形象,而这批甲骨正是在周原故址及宫室遗址中出土的。所以当1978年中国古文字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榜首届年会时,人们就问询张政烺先生。张政烺先生通过一夜思索,第二天就作了《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陈述,指出这些“奇字”连同宋代“安州六器”上的符号便是卦画,至此《周易》卦画之谜总算破解了, “奇字”便是卦象,一、一是由数字演化而来的!

本来,古人占筮开始成果都是由数字来表明的,现已发现的商代数字卦,有一、五、六、七、八、九,天星观楚墓发现的书本上的数字卦,用数也有一、六、七、八、九,还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西周铜戈上也有一、六.一即“离卦”,这恰与《说卦传》中的“离为甲胄戈兵”相符。“安州六器”中的中方鼎上的“奇字”和周原甲骨上的“奇字”或许便是这些数字,可是后来逐步简化,奇数用“一”来表明,偶数用“A”来表明,就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一”和“~”。考古学家从马王堆帛书《周易》和双古堆汉简《周易》中找到了依据,在那两种《周易》中,阳爻和阴爻便是写成“一”和“A”的。

◎各卦次序之谜

最早的《周易》各卦次序是怎样摆放的呢?咱们现在一般运用的《周易》是依照“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的准则摆放的,便是说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组,每组的两卦或许每一爻都阴阳相反。像咱们前面提到的乾、坤和颐、大过,这就叫“变”;或许一卦和一卦的卦画相互倒置过来,像屯、蒙和震、艮,这叫“覆”。六十四卦中,除了颐卦和大过卦、坎卦和离卦、中孚卦和小过卦、乾卦和坤卦归于“变”,泰卦和否卦、随卦和蛊卦、渐卦和归妹卦、既济卦和未济卦既是“变”又是“覆”外,其他二十四组都是“覆”。两两相对的摆放准则反映了一种阴阳家的思维,但它未必是《周易》最原始的次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帛书本《周易》,可是帛书《周易》和通行本《周易》的次序彻底不同,它不是“二二相偶,非覆即变”,而是另一种摆放次序。它上卦以乾、艮、坎、震、坤、兑、离、巽(帛书中写为键、根、赣、辰、川、夺、罗、算)为次序分为八组,按次序取这八卦中的一卦为上卦,每组下卦则按乾、坤、艮、兑、坎、离、震、巽次序摆放这八卦,所以就形成了上卦相同,下卦次序为八卦的八组六十四卦,但有一个准则,即每组的榜首卦有必要上卦、下卦相同,为了这个准则,所以又有必要把下卦次序改变一下,例如榜首组以乾为上卦,那么下卦也以乾卦为首,便有:乾、否、遁、履、讼、同人、无妄。

第二组以艮为上卦,那么下卦也要以艮卦为首,变成艮、乾、坤、兑、坎、离、震、巽,便有:艮、大畜、剥、损、蒙、贲、颐、蛊。

帛书本《周易》的卦序与通行本《周易》的不同,促进人们考虑《周易》最原始的卦序终究是什么容貌,是帛书中的卦序陈旧呢,仍是通行本中的卦序陈旧呢?或许两者都不是原始相貌,还有更陈旧的卦序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定论,可是帛书本证明了这一点,便是现在通行的《周易》卦序,在古代并不是专一的,古代或许流传着各种不同的卦序,乃至不同的《易》,特别是它还证明了长久以来被认定是宋人假造的“先天八卦”,其实古已有之。

帛书本《周易》的八卦次序和“先天八卦”尽管小有不同,但大体结构并无差异,只要将“先天卦”的四正卦(乾、坤、坎、离)坚持不动,四耦卦(艮、兑、震、巽)右旋一位就成了帛书本的卦序。可见道教体系中保存的“先天八卦”并不是随便虚造,而是出自来历长远的古代文献。

不仅如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连续发布了许多考古发现,使咱们对《周易》的研讨有或许再深化下去。比方马王堆帛书里发现了《易传》,其间相当于《系辞》的那一部分和现在通行本的《系辞》大不相同,此外还有一些通行本里底子没有的部分,如《缪和》、《昭力》、《要》、《二三子问》等,这些都是研讨《周易》和古代思维史的重要材料,使咱们知道至少在秦汉之际,还有许多不同的解说《周易》的文字,这些解说尽管大多出白儒生,但内容却不同。此外。听说双古堆汉简中发现的《周易》,每卦后边都附有“古筮之辞”,内容触及“晴雨、田渔、讨伐、事君、求官、行旅、出亡、嫁娶、疾病”等等,乃是数术有用书本。研讨《周易》之学一向分义理、数术两大支流,马王堆帛书属前者.双古堆汉简属后者,都是宝贵的发现。

①祖父笔记①文章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追查!


随机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