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时丑时卯时寅时各是什么时刻?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人们能够从先秦时代的我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根由。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那么接下来就一同来看看吧。
子时丑时卯时寅时各是什么时刻
子时指的是23时至1时,丑时指的是1时至3时,寅时指的是3时至5时,卯时指的是5时至7时。
子时指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半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我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零点以前为前一日,零点以后为次日。鼠在这时刻最活泼。
丑时指1时至3时,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眛旦。”古时鸡鸣而起,眛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分吃完草,预备耕田。
寅时指3时至5时,又称平旦、拂晓、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替换之际。太阳显露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分称“平旦”,也便是咱们如今所说的拂晓之时。山君在此刻最猛。
卯时指5时至7时,卯时,日出,又叫日始、拂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刻。为古时官署开端工作的时刻,故又称点卯。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此刻,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生气勃勃之感。
十二时辰是什么时分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叫早食等:古代我国人民“朝食”之时也便是吃早饭时刻。
巳时(09 时至11时):隅中,又叫日禺等:接近正午的时分称为隅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叫日正、正午等。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叫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叫日铺、夕食等。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叫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分。
戌时(19时至21时):傍晚,又叫日夕、日暮、日晚等:此刻太阳现已落山,天将黑未黑。打饥荒模糊,万物模糊,故称傍晚。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叫定昏等定,又叫定昏等:此刻夜色已深,人们也现已中止活动,安歇睡觉了。人定也便是人静。
『文章来自祖父笔记,未经答应不得转载!』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