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寅年便是阴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方1902、1962、2022···(60年一周期)。
壬寅年便是干支历的六十甲子中的一年。古人用干支来表明年、月、日、时的序号,循环往复,不断循环,这便是干支历。干支就字面含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
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有十个,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依照甲子、乙丑、丙寅。…..的次序而不重复地调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拓宽材料:
壬寅为干支之一,次序为第39个。前一位是辛丑,后一位是癸卯。论阴阳五行,天干之壬属阳之水,地支之寅属阳之木,是水生木相生。
历法核算
天干有十个,便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依照甲子、乙丑、丙寅……(也便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次序而不重复地调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明年、月、日、时的序号,循环往复,不断循环,这便是干支历。
中国传统的干支编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9年称"壬寅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2,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9,除以12的余数是3,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壬寅年":网上撒播的壬寅年始于正月初一的说法,不是古代官方和民间的遍及做法。
干支编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而干支编年又是干支历的编年办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民国后,皇帝年号被弃用,阴历只能借用干支来编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岁除内,此点并无争议。而阴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区分规矩、每年天数等皆不同。因为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在历法常识上的短缺,所以常把干支历和阴历混杂。
祖父笔记文章未经赞同不得转载!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