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23点当天仍是次日

今日咱们要评论的问题,原本并不是一个问题。自古至今,咱们的老祖先一向遵照的子时区分办法都是晚上23点以后为子时,可是在明末清初,由于挂钟的传入,以及西洋历法的传入,有一些命理界学人以为应该以清晨零点为两日的区分点,所以就有了晚上23点到0点之间的时间究竟要区分到哪一天的问题。

晚上23点到0点之间这段时间究竟要怎样区分的问题,困惑了很多人。有一个网友由于这个问题的困扰现已找过我屡次,尽管我“全力”的表达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可是依然解决不了她心中的疑问,所以我就写这篇文章来对她的疑问做一个回答,也企图向咱们论述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八字应该遵从传统,以晚上23点做为第二天子时的开端。我之所以要着重这个问题,是由于老祖先在定子时的时分,有其自己的考虑,而非盲目的划定。

子时之正,是晚上0点,为每日之至阴;午时之正,是正午12点,为每日之至阳。从0点开端,至阴之气逐步削弱,阳气开端增强;从12点开端,至阳之气逐步削弱,阴气开端增强。因而,子午两个时辰,是阴阳二气的分隔点,这一点古人是十分清楚的。即便没有西洋传入的挂钟,古人也是知道子为夜正,午为日正的,由于这用一根木棍就能测算出来的(日晷的原理),那么古人为什么不以12点为午时的开端,0点为子时的开端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便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历来注重“阴阳的改变”,时辰的区分也是遵从此准则。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气”(其实应为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阴阳二气在转化的进程中,不是突然转化,而是存在着一个进程。春夏秋冬,冬季为至阴,夏天为至阳,而春天则是由阴转阳,而秋天则是由阳转阴。所以在“太极图”中才有了“少阴、少阳、老阴、老阳”的差异,这是祖先的才智,它代表的是“逐步的”改变,而不定“风卷残云”的突变。

就每一天来说,正午12:00尽管是阳气最盛之时,可是这个盛的阳气是有个改变的进程的,12:00是阳气的最高点,可是要到达这个最高点,却要有一个阳气上升的进程,之所以将午时定为正午11点到13点,是由于从11点开端,阳气开端往至阳开展,这是进气,到13点,阳气现已衰减到一个程度,这是出气。而11点到13点这个区间上,进气和出气的“量”是持平的(见下图的曲线)。

因而,在11到13点这个区间内,阳气遵从“弱→强→弱”这样一个改变进程,这跟阴阳五行的“改变”理论不约而同。关于子时也是相同(见下图),阴气在清晨0:00到达极限,所以子时为至阴,可是这个“至阴”也是遵从“弱→强→弱”的改变的,所以将23点开端定为子时。可见,十二时辰的区分,并非是单纯的用来符号时间,而是考虑到了气的旺衰改变,是一个“区间”的概念,是个规模,而非“24小时制”的“点”。

咱们以一个八字为例来说明子时的区分。命主出世于1995年5月19日23:15分,那么他的四柱干支要怎样确认呢?首要,23:15,现已超越23点,因而在第二天子时。1995年5月19日为庚戌日,则下个日期是辛亥日,所以命主的日时干支是辛亥日的子时,依据五鼠遁准则,辛亥日的子时为“戊子”,所以他的四柱干支排布如下:

“神仙难断子时八字”,这是咱们的一致。之所以如此,也是由于子时进气和出气横跨两天的原因。明代的万明英在《三命通会·论时间》中,引述古人文献,将一天十二时辰分为“百刻”,一个时辰分为八个“大刻”(一刻15分钟),两个“小刻”(一个小刻是一小时)。在揣度八字时,不只要看出世时辰的“正气”,还要看上个时辰的“余气”,以及下个时辰的“后气”。

“时有八刻,初正之气不同。初者,其朔气也。正者,其中气也。故用时之法,每用其正。若癸子下四刻,艮为丑下四刻,以其得天干之正气焉。若初则带先时之气,末占后时之气,况夜半不分其日,顿差子亥中心,厥时难定。除初正四刻,余六刻之间,或阴晴倏忽,寒暖迥别,人之生时,果得其当也耶”(《三命通会·论时间》)。万明英以为,深夜子时,横跨两日,所以要分四刻,定进气和出气,由于进气为前一日,而正气为第二日,所以要精确判别此类八字就有适当的难度。就比方上面八字,除了要考虑辛亥日的子时,也要一起考虑庚戌日的亥时,这是由于子时不光有第一天的余气,还有第二天的进气,是两个气一起存在,这便是子时八字难断的原因。

不管是从阴阳五行,仍是从区间区分,都应该以当晚23点为第二天子时的开端。这是由于从子时开端,是第二天的气开端进入,而第一天的气开端衰退,它是一个进程,而非一个节点,而子时的区分是高度的归纳了这种改变,表现了阴阳改变的动态进程,是十分合理的。

文章来自♂祖父笔记♂,未经赞同♂不得♂转载!


随机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