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八字是否需求真太阳时?古代是怎样确认的???
古人罕见挂钟,用的是太阳在天空中的轨道来定时辰,所以一定是真太阳时,而不是北京时刻.
地上插个树枝,看地上的投影,就这原理.
夜里也有可看时刻的法,不多说了.
有的命理师考虑,有的不考虑
不是缺啥就要补啥,而是需求啥补啥
这是玄之又玄的东西,我不敢说它一定是迷信,但假如是对我国古代形而上学没有一个理性的知道的话是主张不要陷的太深,不光帮不了你反而害了自己。
用你地点地的真太阳时核算,用北京时刻的话要加地理经度差校对的,1度对应4分钟。
2、算八字用真太阳时仍是北京时刻呢?古时没真太阳时也没北京时刻,古人怎样定时辰呢?莫非只看当地日照?
算八字有必要用真太阳时,古时便是用真太阳时,古人定:日出卯,日落酉,日正午,古人立杆测日影便是定时辰,现在西安咸阳河南等地还保存多个古代的日影台,你说对了,看当地旧照便是真太阳时,现代说法"时差".
切当的应该按【真太阳时】算。
即: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真平太阳时差。凡定生时,有必要依照其出世地点,推算出当地的平太阳时,再依据平太阳时推算出真太阳时为准,不能简略地沿袭北京时刻 真太阳时简略的说,便是按太阳实在的方位来定时辰。
比方太阳在头顶,古时称为午时。即12点左右。
切当的应该按【真太阳时】算。
即: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真平太阳时差。凡定生时,有必要依照其出世地点,推算出当地的平太阳时,再依据平太阳时推算出真太阳时为准,不能简略地沿袭北京时刻 真太阳时简略的说,便是按太阳实在的方位来定时辰。
比方太阳在头顶,古时称为午时。即12点左右。 北京时刻是12点,太阳在北京的上方,但对新疆来说,这个12点太阳还在清晨的方位 假如北京时刻12点在新疆出世,则不能按这个12点来核算,有必要换算成真太阳时,也便是太阳实在地点的方位所应该对应的时辰。比方或许是8点左右,也就应该按辰时而不是午时核算 而咱们一般所说的出世日期,都是说的是东八区北京时刻,并不是咱们出世地的实在的当地时刻。故此,咱们有必要换算成实在的、依据太阳联系确认的时刻。 不然,现在北京时刻是艳阳高照的午时,而地球反面的美国或许正是漆黑一片的晚上子时,咱们总不能用北京的午时来给美国朋友核算吧?
所以报出 出世地点,和出世地的出世时刻,经过出世地的经纬度就能核算出真太阳时。
3、古人是怎样确认一天中的时辰的?有所谓一致的“北京时刻”吗?
时辰乃是类象,日出为白日开端,日落为夜晚开端。日出为卯时开端,日落为酉时开端。因为昼夜长短的纷歧,因而昼夜时辰的单位长度也纷歧。如上所说,昼夜时辰的长度需求分隔核算。不能只要一个时辰长度,而要辨明昼夜。附:十二时辰在西周时就已运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傍晚、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明,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古人怎样确认时刻呢
古时计时东西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经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首要是依据日影的方位以确认其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曾经已运用日晷,在机械挂钟传入我国之前,日晷一直是一般运用的计时器。日晷的首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跟着太阳在天空运转,晷针的投印象挂钟的指针相同在晷面上移动,就能够指示时辰。 我们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相互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认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陈旧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运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前史适当长远。圭表是运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别时刻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已然日影能够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岁月之“阴”,及时刻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核算时刻的,但是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掉效果了,所以一种白日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便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刻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运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现的数据来核算时刻。作为计时器,漏刻的运用比日晷更为遍及。我国古代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赋有画中有诗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挂钟传入我国之前,漏刻是我国运用最遍及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运用水的活动来计时有许多不方便,人们逐步发明晰运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作了大型地理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开始具有了机械性计时器的效果。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设备的仪器,其间宋代苏颂制作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设备的开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顶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能够按时刻使木偶出来伐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陈述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仍是地理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地理仪器而独立,不光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并且还有擒纵器,假如再进一步,就或许呈现彻底现代意义上的挂钟。但惋惜的是,功败垂成,我国没能做到这一点,终究机械挂钟仍是从西方引入.
除上述几种首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办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红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留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古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区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组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微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阐明,叫做“忽”;如“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刻,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刻内有了改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挂钟传入我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别离称为“大时”和“小时”。跟着挂钟的遍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袭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别离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认为易记。
详细区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刻,白日与黑夜各不相同,白日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乡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日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刻又有用“更”的,这是因为巡夜人,边巡行边冲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刻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散失,此罪孽深重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区域至今依然运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言语学家剖析,粤语中所保存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华夏汉人流落岭南,与华夏人久离,其言语没有与留在华夏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刻单位,秒以下为“忽”;怎样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地理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便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罪大恶极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刻,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傍晚 人定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 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刻
傍晚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鼓】 古经常夜间伐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 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刻。
十天干的意义
天干地支的意义,在《史记》、《汉书》中均有部分记载,大体意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世,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旺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的意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轰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隆重枝柯布满。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果。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保藏。
六十甲子次序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此★文为祖父笔记文章,未经答应★不得转载!』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