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是依据甲子编年法来分的。
甲子编年法又叫干支编年法。在太乙数中,每个甲子是分为三元,1984年后为甲子下元。一个甲子六十年,六十正巧又是木星公转十二年和土星公转三十年的最小倍数。
六十年也是土、木、水三颗行星的会集周期。三个甲子算计为一百八十年,一百八十年太阳系九大行星同处于太阳的一侧,散布成一个扇面形状,构成了九星大会集。二十年一小运,六十年是一个元,三个元算计九个小运。
扩展材料: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土星与木星每隔20年就要相会一次,处于同一直线;每隔60年,土星、木星、水星就要相会一次;每隔180年,九大行星就会处于太阳的同一侧,散布在一个小的扇面中,构成“九星连珠”。
因这种天体运转规则永不改动,所以天文学家依据这种规则划定“三元九运”的时刻系统,以180年为一正元,每一正元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60年,每元分三运,即一至九运。
一起,北斗七星加左辅星和右弼星的运转规则与地球上自然现象和人事吉凶之间存在某种暗合联系,在每运20年都有其间一颗星起主导作用。
祖父笔记文章,未经答应不得转载!
随机文章: